神仙道一枝花_神仙道一姐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神仙道一枝花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元代诗人关汉卿的生平故事

2.1、关汉卿元曲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些?2、在关汉卿写的元曲中,哪一首元曲最能体现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3.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

4.古代文学简答题

神仙道一枝花_神仙道一姐

元代诗人关汉卿的生平故事

        导语: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关于他的生平故事,欢迎阅读:

        简介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 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 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 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生平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文学地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1、关汉卿元曲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些?2、在关汉卿写的元曲中,哪一首元曲最能体现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中国元朝时候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关汉卿生活在公元13世纪的元朝,他机智幽默,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擅长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等各种技艺。关汉卿长期居住在都城大都里,曾经在皇家医院任职,但是他对医术不太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非常热心。那时,元朝正流行一种戏剧,叫"杂剧",杂剧在内容上丰富了民间说唱故事,而且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都很爱看杂剧。关汉卿编写的杂剧不是为了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为了诉说百姓的疾苦。

       当时,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关汉卿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辞去官职,进入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生活,借助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关汉卿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同时他又具有卓越的艺术修养,这都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当时,演戏的人社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经常和他们交往,甚至亲自导演和上台演出。在他写的一支曲子里,他描述自己坚强、耿直的人格时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所以,他创作的剧作,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还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杂剧《窦娥冤》讲述的是青年女子窦娥的悲惨遭遇。几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关汉卿在世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他的杂剧不仅在当时鼓舞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关汉卿一生共写作了67部杂剧,现留存于世的仅有18部。关汉卿非常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心理,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生平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剧作的思想内容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鲁斋郎》中,作家写鲁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后强占银匠李四和中级官吏张□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却必须瞒过皇帝,把"鲁斋郎"的名字改成"鱼齐即"才能锄□除害。在《望江亭》中,杨衙内凭借皇帝赐予的势剑金牌便可以为所欲为,到潭州杀人夺妻。这些剧作批判的矛头,有意无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在《蝴蝶梦》中,权豪势要葛彪借口农民王老汉冲撞他的马头,三拳两脚把他打死后便无事人一般扬长而去。而王老汉的儿子为父报仇,打死葛彪却必须偿命。作家通过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了"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这样闪烁着民主主义光辉的思想。在《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中,关汉卿描写妓女的不幸遭遇,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喊出了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声:"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救风尘》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拟,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谢天香》第一折)。在《诈妮子》中,贵族小千户用花言巧语诱□了婢女燕燕,转眼就爱上别人,使燕燕的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书王镇反对女儿无媒自聘,逼女儿撇下了重病卧床的丈夫,硬把她从客店里拉回去。关汉卿杂剧中这些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男女之间、主婢之间、父女之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批判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在愤怒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同时,关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写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关汉卿留下的18种杂剧中,"旦本"戏占了12种。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出身微贱,社会地位低下,像妓女、婢女、乳娘、农妇、小户人家、寡妇、寄人篱下的弱女等;②几乎毫无例外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她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③这些下层妇女在反抗压迫斗争中,是桀傲不驯的勇者,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由于她们长期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们有可能掌握那些官长老爷、花花公子的脾性和弱点,也学会了对付他们的种种办法。从而有信心最终战胜各色各样的庞然大物。象以自己的美丽、勇敢与机智设计营救同行姐妹的赵盼儿;有胆有识、巧扮渔妇智赚杨衙内势剑金牌的谭记儿;力图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敢于在贵族婚宴上闹婚的燕燕,都是明显的例子。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关剧还深刻揭露了一小撮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统治阶级的"百丑图"。这其中有权豪势要、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衙内公子、鸨母嫖客、流氓地痞……,由这些人织成一张元代社会的大黑网,正在捕掠着一个个弱小无辜的生命。象权倾朝野、"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鲁斋郎》);"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蝴蝶梦》);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张驴儿(《窦娥冤》);"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倚仗势剑金牌为非作歹的杨衙内(《望江亭》);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风尘》);逼女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线池》)……,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的坏蛋□人,正是元代社会各种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揭露这些人本性的恶毒和本质的虚弱,在文学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现了一个人民戏剧家鲜明的爱憎与战斗的本色。

       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谴责了玩弄权术,一意孤行的鲁肃;《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谴责了见死不救、卖身求荣的□佞小人;《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谴责了挟私愤报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突出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不可能站在起义农民的立场上来批判封建统治者,他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他的某些剧作还宣扬了封建道德。如《陈母教子》写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单刀会》在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但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杰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

       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晋叔《元曲选·序》)。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维妙维肖,宛如口出。同是反面人物,葛彪的语言粗鲁强横,不脱恶霸凶徒的本色;周舍的语言干练利索,很符合他"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的老狎客身份;杨衙内口白粗鄙,有时却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张驴儿语言流里流气,切合他流氓无赖的性格;鲁斋郎权势显赫,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贵族官僚,他讲话时彬彬有礼,并不挟粗棍子吓人,有时甚至还带着几分幽默,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说白,令他炙手可热的威势发出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更见其性格的蛮横冷酷。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多么肖似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口,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散曲创作 关汉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关汉卿散曲,计套曲14、小令35(一说57)。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烟辏集,勾栏瓦舍星罗棋布,艺伎伶人大显身手。"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这些作品,通俗生动,率真本色,和北宋柳永著名的〔望海潮〕词可说异曲同工。

       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如〔双调沉醉东风〕小令: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又如〔黄钟侍香金童〕套:

       〔神仗儿煞〕深沉院宇,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深深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

       这部分作品,和封建文人写爱情的作品大异其趣,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平民的爱情理想。

       关汉卿散曲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些作品,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 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剧名目与版本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①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本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②望江亭中秋切□: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旦》。

       ③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④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⑥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⑦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⑧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⑨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⑩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这些地方都说明本剧是否关撰确存在疑点。现存《脉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窦娥冤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chǎ)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古代文学简答题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一、关汉卿

        1、生平简介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北京)。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杂四大家”。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 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关汉卿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辩驳的深刻性。

        2、剧作的思想内容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鲁斋郎》中,作家写鲁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后强占银匠李四和中级官吏张□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却必须瞒过皇帝,把"鲁斋郎"的名字改成"鱼齐即"才能锄□除害。在《望江亭》中,杨衙内凭借皇帝赐予的势剑金牌便可以为所欲为,到潭州杀人夺妻。这些剧作批判的矛头,有意无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在《蝴蝶梦》中,权豪势要葛彪借口农民王老汉冲撞他的马头,三拳两脚把他打死后便无事人一般扬长而去。而王老汉的儿子为父报仇,打死葛彪却必须偿命。作家通过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了"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这样闪烁着民主主义光辉的思想。在《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中,关汉卿描写妓女的不幸遭遇,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喊出了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声:"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救风尘》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拟,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谢天香》第一折)。在《诈妮子》中,贵族小千户用花言巧语诱□了婢女燕燕,转眼就爱上别人,使燕燕的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书王镇反对女儿无媒自聘,逼女儿撇下了重病卧床的丈夫,硬把她从客店里拉回去。关汉卿杂剧中这些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男女之间、主婢之间、父女之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批判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在愤怒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同时,关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写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关汉卿留下的18种杂剧中,"旦本"戏占了12种。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出身微贱,社会地位低下,像妓女、婢女、乳娘、农妇、小户人家、寡妇、寄人篱下的弱女等;②几乎毫无例外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她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③这些下层妇女在反抗压迫斗争中,是桀骜不驯的勇者,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由于她们长期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们有可能掌握那些官长老爷、花花公子的脾性和弱点,也学会了对付他们的种种办法。从而有信心最终战胜各色各样的庞然大物。象以自己的美丽、勇敢与机智设计营救同行姐妹的赵盼儿;有胆有识、巧扮渔妇智赚杨衙内势剑金牌的谭记儿;力图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敢于在贵族婚宴上闹婚的燕燕,都是明显的例子。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关剧还深刻揭露了一小撮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统治阶级的"百丑图"。这其中有权豪势要、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衙内公子、鸨母嫖客、流氓地痞……,由这些人织成一张元代社会的大黑网,正在捕掠着一个个弱小无辜的生命。象权倾朝野、"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鲁斋郎》);"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蝴蝶梦》);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张驴儿(《窦娥冤》);"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倚仗势剑金牌为非作歹的杨衙内(《望江亭》);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风尘》);逼女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线池》)……,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的坏蛋□人,正是元代社会各种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揭露这些人本性的恶毒和本质的虚弱,在文学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现了一个人民戏剧家鲜明的爱憎与战斗的本色。

        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谴责了玩弄权术,一意孤行的鲁肃;《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谴责了见死不救、卖身求荣的□佞小人;《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谴责了挟私愤报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突出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不可能站在起义农民的立场上来批判封建统治者,他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他的某些剧作还宣扬了封建道德。如《陈母教子》写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编辑本段]3、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单刀会》在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但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杰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

        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晋叔《元曲选·序》)。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维妙维肖,宛如口出。同是反面人物,葛彪的语言粗鲁强横,不脱恶霸凶徒的本色;周舍的语言干练利索,很符合他"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的老狎客身份;杨衙内口白粗鄙,有时却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张驴儿语言流里流气,切合他流氓无赖的性格;鲁斋郎权势显赫,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贵族官僚,他讲话时彬彬有礼,并不挟粗棍子吓人,有时甚至还带着几分幽默,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说白,令他炙手可热的威势发出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更见其性格的蛮横冷酷。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多么肖似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口,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散曲创作 关汉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关汉卿散曲,计套曲14、小令35(一说57)。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烟辏集,勾栏瓦舍星罗棋布,艺伎伶人大显身手。"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这些作品,通俗生动,率真本色,和北宋柳永著名的〔望海潮〕词可说异曲同工。

        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如〔双调沉醉东风〕小令: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又如〔黄钟侍香金童〕套:

        〔神仗儿煞〕深沉院宇,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深深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

        这部分作品,和封建文人写爱情的作品大异其趣,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平民的爱情理想。

        关汉卿散曲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些作品,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编辑本段]4、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 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巧妙的矛盾设置、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炼的语言技巧。

       《西厢记》主要两条线索贯穿戏剧的始终。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另外一条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这两个矛盾冲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戏剧紧凑合理的结构框架。莺莺、张生同老夫人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主的封建制度叛逆者,同维护封建礼教、维护门第利益的封建制度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一冲突,贯穿全剧,有时表面化,造成强烈的戏剧动作;有时又以潜在的状态,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上下手,地点试在六根清静的佛寺。而此时莺莺的父亲也刚好还在佛寺里搁着,这让故事的发生构成了强烈的矛盾,这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是整个戏剧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莺莺有思念张生而又无法与之交流的痛苦,而被莺莺看来是奉老夫人之命对自己实行“行监坐守”的丫环红娘使她不得不有所防范,从而无法对她坦诚相对,这种强烈的心理冲突推动者情节曲折地向前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最终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老夫人方面,维护门第利益,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张生、莺莺方面,在执着相爱的基础上,终于结为夫妻,也得到了满足。

       《西厢记》的人物并不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说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张生的戏剧动作,主要是执着地追求与崔莺莺的爱情。王实甫笔下的张生,他黑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儒。而突出了“志诚种,甚至是“傻角”的个性特征。张生出场时,作品还强调了他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志”的情志;通过他的眼睛,对九曲黄河壮观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他的胸襟。这样,张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莺莺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为一个相国**而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作品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这也就是她的“假意儿”的实质。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性,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她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正义感和聪明机智。红娘本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却在崔和张实现爱情理想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在与老夫人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不寻常的结果,都是红娘性格光辉的表现。在这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坚定、勇敢以及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戏剧的生命之所在。《西厢记》的语言,一向受到人们的称赞。徐复称赞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谓的“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的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品格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张生的文雅,郑恒的鄙俗,莺莺的婉媚,红娘的泼辣,无不具有独特的色彩。综观《西厢记》全剧语言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性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下一种既文采华丽,又朴实淡雅的风格。如果说“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相”富有浓郁的文学语言色彩,那么,第四本第三折中,“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则显然又是充分的白话口语,二者自然熔为一炉,正是《西厢记》的风格。它的语言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满口生香。

       散曲的兴起和特点

       从音乐意义来说,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从文学意义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在以前的文艺类型中,散曲和词的关系最密切,体制也最接近,都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据王国维统计,元曲曲牌出于唐宋词牌的有七十五种之多。所以,有人把散曲叫做“词余”。但散曲和词的差别又是很大的。因此,说及散曲的兴起,首先要考虑的是词的情况。词原来也是民间的歌曲,发展成为文人文学的样式以后,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如前所述,宋词主要有两种路数。一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写得自由奔放,音律上不很讲究,这一路实际是朝着脱离音乐而成为书面文学的方向发展;另一路则保持委婉的抒情风格,在音律和修辞上精益求精,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诸人手中,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非一般人所能染指,当然也不合适于民间的演唱。到了元代,由于不能适应音乐的变更,词基本上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单纯的书面文学创作。而与此同时,民间对娱乐歌曲的需要并没有中止,在宋代,实际仍有许多俗谣俚曲在流传。而民间文艺的特点,就是能够顺应各种变化,没有什么坚定不移的原则。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在北曲酝酿成熟的过程中,金代的说唱艺术诸宫调对于音乐的整理定型和文字表达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并由于文人的参与而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学样式。现存最早的可以正式称为“散曲”的文人作品,出于金末名诗人元好问之手。到了元代,众多的文人加入进来,于是形成散曲的繁盛。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另外还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特殊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只曲子联结而成。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在格律形式方面,散曲同词有若干重要的不同。一是韵脚较密,很多曲牌是句句押韵,而且不能转韵,显得节奏繁促;二是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它是按当时北方的实际的口语划分的,而诗词的韵部和已发生变化的口语的情况已有所脱离;三是韵脚可以平仄通协;四是对仗的变化较多,除了最通常的两句相对,还有三句对,以及四句之间两两相对;五是句式变化较大,比起词更显得参差不齐;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添加衬字,字数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如前引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的一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只有“我是一粒铜豌豆”七字为曲谱所规定的,其余都是衬字。总括起来说,散曲的格律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也比词来得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它又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散曲的语言风格,与词更有明显的不同。词也有写得通俗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精雅;散曲也有写得精雅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通俗。分析起来,散曲的语言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哟”、“咳呀”之类的语气词。这正如凌蒙初《谭曲杂札》所说的“方言常语,沓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二是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之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炼含蓄方面不太讲究。在诗词中很常见的省略语法关系而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与句之间跳脱联接的写法,在散曲中比较少见。三是散曲(尤其是前期作品)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活动着的情绪。不仅套数,小令也是如此。这种写法带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比诗词更显得生动。上述格律形式和语言风格的特点,形成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使得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这样,一首散曲的涵量会比较小,欣赏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对诗意加以再创造的余地也比较小,但它在宣泄情感和娱乐方面的功能却加强了。这是由通俗文学的性质决定的。市民阶层对文艺的要求主要是在于娱乐性,作为闲暇的消遣和情绪的宣泄,以消解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紧张。以一首无名氏的《塞鸿秋·村夫饮》为例,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特征: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而元代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使之成为一种繁盛的文学样式,原因固然也有多种,譬如它的新鲜感,它和杂剧的亲缘关系(许多散曲家同时也是杂剧作家)等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时,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他们的世俗化的、纵恣而少检束的人生情怀,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像王和卿的名作《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难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蝴蝶这一诗词文学的常见意象,在这里作为文人放狂的个性的象征,得到夸张、诙谐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情绪的欢快奔畅的律动。通常,蜂蝶采花是男女风流情事的暗喻,但这首曲子给人主要的感受,毋宁说是生命力的扩张。

       3.繁荣期:元代以后。中国戏剧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到元代终于由涓涓细流汇成了汪洋大海,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元代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明朝中后期则是第二个黄金时代;清前期是第三个黄金时代。

       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两个种类。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其它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戏剧艺术,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元朝的文化政策导致大批文人涉足杂剧创作 元代是一个政治现实、思想现实都极其严峻的时代。至高至尊的汉族政权被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游牧民族践踏得支离破碎,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信念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国破家亡的痛苦,使整个民族产生了自汉代以来最深沉的郁闷。元朝虽然也宣布尊崇孔子,也选用了一些儒生士大夫,但从总体上而言,元朝对汉族知识分子是蔑视、轻贱的。元朝实行界限森严的等级制度,民族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职业分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谢枋得《叠山集》)。文人儒生竟然屈居第九,位于娼妓之后,仅比乞丐略胜。与此相应,科举制度中止了七八十年(至元仁宗始开科),文人处于贬之惟恐不低、条条道路都被堵死的困厄中。潦倒的命运,使一些士子遁迹山林、远离尘世以保全名节,而更多的文人则“嘲风弄月”,流连于热闹非凡的瓦舍勾栏,与艺人为伍,从而与杂剧艺术产生了难解的血缘关系。因为他们心灵深处都郁结着深沉的悲愤与不平,自称“浪子班头”、“锦阵花营都帅头”,那种沉郁的悲愤与不平急切需要排遣和发泄,于是渐次涉足杂剧创作,以杂剧艺术那种系统的情节展现、直观的生活真实以及对内在情意的抒发,淋漓尽致地排泄内心的巨大郁闷。明·胡侍《珍珠船》卷四有言:“中州人每沉抑下僚,以其有用之才,而寓之乎声歌之末,以畅其拂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则鸣焉者也。”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孕育了元杂剧的诞生,而元杂剧又以其丰美的和声弹奏出时代的精神。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指出:元杂剧在精神上有两大主调: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与愤怒,代表作是关汉卿《窦娥冤》;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代表作是王实甫《西厢记》。2.诸宫调的发展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诸宫调产生于北宋后期,是由民间艺人孔三传首创的:“熙丰(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元佑(1086~1094)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惜无作品存留。它的结构形式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少则一二首,多则十余首,杂以说白,叙述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诸宫调是以唱曲为主、说白为辅的一种说唱文学,主要以琵琶、筝等弦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chōu,用手指弹乐器)。宋室南渡后,诸宫调传到南方,主要以笛子伴奏,与北诸宫调有所不同。诸宫调体制宏大,曲调丰富,宋金对峙时期很是盛行。现存作品有金·佚名《刘知远诸宫调》(残篇)、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残篇)。诸宫调在题材处理、人物塑造、韵散形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对元杂剧都有直接的影响,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三.元杂剧的组织形式 所谓元杂剧,是专指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剧,是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元杂剧有独特的体制。剧本由唱曲、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其中唱曲是剧本的主要因素,用诗和词写成,主要作用是抒情,同时也有渲染气氛、交待情节的作用;宾白即对话、说白,用来对答、叙事,在剧本中处于次要地位,故称“宾白”;表示剧中人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文字,叫做科范,又称科泛、介,简称“科”。从结构来说,元杂剧一般是一本三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有一本五折、六折甚至多本多折的,如王实甫《西厢记》多达五本21折。折,大体上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它是元杂剧音乐组织的基本单元,要求演唱同一宫调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内容上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段落。一折之间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包括很多场次。在全戏的开头或折与折之间还可以加“楔子”,用来介绍人物、情节,起到衔接剧情的作用。楔子可有可无,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不唱套曲,只唱一两支曲,篇幅短小,相当于现代戏曲的过场戏。所用曲牌以北曲[仙吕宫]的《赏花时》、《端正好》为多。元杂剧演出时一般是由一个演员从头唱到尾,同一个演员可以在剧中人、扮演不同的人物,其他角色只能说白。以旦角主唱的叫旦本戏,以末角主唱的叫末本戏。角色分旦、末、净、杂四大类。旦:女角,有正旦(女主角)、副旦、贴旦(丫鬟)、小旦、老旦、搽旦(风流妇)等。末:男角,有正末(男主角)、副末、小末、冲末(与正末是上下、兄弟关系)等。净:所扮大抵为粗暴勇猛的人物,如京剧之花脸,多为男性,亦有女性。杂:配角,有孤(扮官员)、孛老(老翁)、卜儿(老妇)、徕儿(又称小徕,扮小孩)等。在戏的末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来概括全戏的内容,叫题目正名。一般取其末句作戏的全名,取末句中能代表本戏内容的几个字作戏的简名。如关汉卿名剧《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则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戏的全名,以“窦娥冤”为简名。元代是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夏庭芝《青楼集》谓“天下歌舞之妓,何啻亿万”,可见其规模。但由于中国文学向以诗文为正统,元杂剧只是在民间流行的通俗文学,长期受正统文化的歧视,很多作家的生平都没有记载,不少作品也没能保存下来。根据钟嗣成《录鬼簿》、夏庭芝《青楼集》等有关资料记载,有姓名可考的作家约80余人,见于书面著录的剧目500多种,明·臧懋循(字晋叔)《元曲选》、近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共收录完整剧本162种。这么多的元杂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原嗲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复杂的,主要有以下一类:1.历史戏:元杂剧作家均热衷于历史剧,几乎所有著名的作家都写过历史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剧作家们面对黑暗的现实,都有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意识,同时又为了避免政治迫害,因此多借历史题材来发泄心中块垒。这些戏的共同之处是:剧作家不是为了追求他所描写的那段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古人的躯壳(qiào),灌注作家所处时代的内容,以借古喻今和影射的手法,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代表作是关汉卿《单刀会》、纪君祥《赵氏孤儿》。2.公案戏:也称清官戏。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官吏本身局势贪赃枉法的特权阶层。据《元史·成宗纪》载,仅大德七年(1303)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冤狱5176件,未被发现的当更多。平民百姓冤苦无处申诉,于是剧作家就用公案戏来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的愿望。公案戏揭露和抨击的对象直接对准封建官僚甚至皇帝,而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正直廉洁、执法公正的清官身上。现存元代公案戏有20本左右(其中10本是包公戏),代表作是关汉卿《窦娥冤》、无名氏《陈州粜米》等。3.爱情戏:蒙古族在统一中国时,对传统伦理道德、妇女贞操节守并不十分重视,但后来逐渐认识到程朱理学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便大力提倡。因此,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仍是元代青年男女的迫切课题。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也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于是,以市民为主要观众的杂剧,便产生了大量以反抗封建礼教为主题的爱情戏。这些戏,要么写深闺女子对自主婚姻的追求,要么写风尘妓女的苦难生活和要求从良的愿望,都具有反封建道德束缚、反封建礼教迫害的斗争精神。元代爱情戏很多,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4.水浒戏:元代空前的民族压迫和社会矛盾,激起人民的不断反抗。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文学领域,便出现了众多的水浒戏,通过描写梁山义军的活动,歌颂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元杂剧水浒戏存目20余种,流传至今的有6种,代表作是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等。5.神道戏:元代一些文人为逃避现实,追求解脱,写出了神仙佛祖下界度脱凡人的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表现剧作家不卖身投靠、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也宣扬逃避现实的遁世思想,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要倾向是消极的,如李时中《黄粱梦》等。

        元杂剧的题材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要对元杂剧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还必须结合作家、作品进一步具体分析。

       答得太多了 你自己稍微删减一下 我把删减掉后不和你要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神仙道一枝花”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